近期,重庆两个大型冻品批发市场被曝出惊人的走私冻肉销售现象。调查显示,这两个市场中高达90%的商户涉嫌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走私冻肉。这些冻肉主要来自境外,通过非法渠道入境,并利用塑料薄膜进行简易包装,以掩盖其来源和品质问题。
这些走私冻肉每日流出量高达数千吨,主要通过陆路运输流向西南各省,包括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由于价格低廉,它们迅速占据了部分低端餐饮市场和农村地区,对正规进口及国内生产的冻肉造成了严重冲击。
塑料薄膜在这些走私活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商户们常用廉价的塑料薄膜对冻肉进行二次包装,一方面可以隐藏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、产地等信息,另一方面也便于运输和储存,减少被执法部门识别的风险。这种包装方式往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,可能导致冻肉在运输过程中滋生细菌,增加食品安全隐患。
走私冻肉的泛滥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,更对消费者健康构成威胁。许多走私冻肉未经过正规的冷冻链管理,可能存在解冻再冻的情况,极易变质。这些产品来源不明,无法追溯,一旦出现问题,消费者维权困难。
针对此现象,相关部门已加强监管力度,开展专项整治行动。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冻肉时选择正规渠道,注意查看产品包装、检验检疫证明,并支持举报可疑行为,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和市场公平。